舂风棠棣文集_山海纪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纪行 (第13/18页)

—有谁能在历史纷繁变幻的舞台上找准自己能够扮演的角色呢?

    进入瓮城映入眼帘的是四座高大的石牌坊,第一座牌坊有8米高,10米宽,由南向北,一座比一座高大。据说是明末宁远地区一位极有势力的地主兴建的,因为规模较大必须经皇帝批准,但在得到崇祯帝的同意前,就已经建起来了。崇祯帝虽然不悦,但为了拉拢这支地主武装抗击清军,只能默许。每块牌坊的上面都雕有“玉音”二字,意思是遵照皇帝的旨意兴建的,这就给皇帝一个体面的“台阶”中间两根高大的四方石柱前后雕刻着楹联,都是为封建朝庭歌功颂德的一些溢美之辞。牌坊经过500多年的风吹雨打,原来的花岗石早已布满了黄豆大小的凹痕。

    与北戴河不同,这里有乞丐。刚进城门的时候,看到一个枯瘦的老汉和一个脚有严重残疾的10来岁的小男孩,衣衫褴褛,正依在黑暗的墙角边用餐,吃得是鸡腿,喝得是可乐。坐在板车上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但表情上却显露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老道。现今社会,没有阶级,但绝对有阶层,不同的人都在各自的阶层打拼着,有人付出的是体力,有人付出的是智慧,有人付出的是尊严。很难想象这个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过早地领略做人的世态炎凉的小孩,长大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再往里走不远,是一位30多岁的女乞丐,凌乱的头发,黝黑的脸庞,穿着一身不太干净的军套装,一个10来岁的男孩和一个6、7岁的小女孩依偎着她,像是娘仨。看到我们来了,两个小孩不顾一切的围了上来,大家见状只顾往前走。见没什么收获,小男孩知趣的扭头走了,而小女孩却睁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紧紧的盯着其他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