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再造中华_第207章 简体字、拼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7章 简体字、拼音 (第4/6页)

在封建社会,我国的文盲率高得惊人。清末时,清廷推行新政,大力鼓励教育。即便如此,当时的学部曾经做过估计,当时“粗通文墨者”约有三百万人,占人口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一。

    广西属于边远偏僻省份,少数民族众多,文盲率更高。

    杨烜大力推动扫盲运动,亦深感繁体字复杂难学,下决心改行简体字,实行拼音教学。

    作为一名穿越者,杨烜可以轻松写出数千个简体字,亦可以利用小学知识,使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标注上精准的读音。

    特别是拼音,对于语文教育极其重要。因为汉字乃是表意文字,又称语素文字,本身并不能表音。

    所以,在古代,日本、越南、朝鲜、琉球等儒家文化圈国家皆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并使用本国语言并行不悖。

    作为语素文字,汉字本身不能表音。因此,在汉字传播过程中,文字结构变化不大,语音变化却极大。譬如诗经,流传甚广,却因为古今音变而不再押韵。

    由此而造成全国各地方言迥异,造成文化上的差异,不利于维护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杨烜使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标注读音,将彻底解决汉字注音问题,统一汉字发音,促进文化上的统一一致。

    这种罗马拼音,比传统汉语教学中的“读若法”、“直注法”、“反切法”先进许多。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