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美学基本原理提要 (第20/24页)
美价值之所在,也是“丑”在近代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原因。 2.“丑”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不和谐。 丑感是广义的美感的一种。“丑”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X和深度,这给人一种JiNg神上的满足感,从而使人得到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 3.在中国,“丑”在古典艺术中就有自己的位置。在中国美学中,“丑”成为审美意象,大概有四种情况:一是显示宇宙“一气运化”的生命力,这实际上是对日常用语中“美”优美“丑”对立的一种超越;二是显示内在JiNg神的崇高和力量,从而在人物美的画廊中增添了整整一个系列的清丑奇特的意象;三是溶进艺术家的悲愤的T验;四是发掘人X的丑恶而显现实际生活的真实面貌。最后这种情况的“丑”的意蕴有些接近于西方近代以来的“丑”的意蕴。 1 4.在西方现代社会,由于理X和信仰的双重失落,人的存在失去意义,因而产生了“荒诞”这种审美形态。“荒诞”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变得没有意义。“荒诞”在形态上的最显着标志是平面化、平板化以及价值削平。 5.荒诞感是由于人与世界的疏离而T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极度的焦虑、恐惧、失望和苦闷。荒诞感里面已经渗进了理X的思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脱离美感当下直接的感兴的倾向。 十三、沉郁与飘逸 1.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世沧桑深刻的T验和对人生疾苦的深厚的同情。最典型的代表是杜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