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众人商议 (第8/9页)
。 但无可否认,只要在书籍上找到了这东西的论据,证明这东西不是李泰胡说呢,那不论是孙思邈,还是李泰麾下的工匠们,都愿意去攻克这个难题。 毕竟中国的科技发展常常是靠考古,就算现代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惊喜。 比如当初计划经济的年代,砍掉的很多科研项目,现在有钱了回过头捡起来,会发现很多研究项目现在居然还能勉强跟得上时代,真不知道当初的前辈到底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因为李泰掌握了煤炭资源,所以孙思邈有了足够的魄力对这火焰稳定或者火焰温度上死磕,别得不说,先看看煤炭燃烧的极限温度是什么地方再说。 这种东西的研究又是最取巧不得,各种实验性质的助燃物,各种不同材质的炉窑,甚至就算是煤炭本身,也有把煤炭拿过来就进行燃烧,慢慢向着焦煤发展。 当然也就只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有了这个方向后,到底不算是在做无用功。 所以,为了研究更透明的琉璃,倒是无意间提升了煤炭燃烧的效率。 不过,李泰还让孙思邈去研究一下,怎么样去确定温度,把每一度上升或者下降都能精确标注出来,而不是只能靠着工匠根据模湖的经验来进行工作。 温度的度量衡,李泰直接以冰融化成水的温度为零度作为标的,以上就是正的,以下就是负的。 这倒是好区分,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