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用转民用 (第5/9页)
方方正正的一块。 或者说,就算方方正正的一块,那在它的周边肯定也是有很多有愣有角的碎片化耕地。 这一种情况哪怕在现代社会都没什么太大改变。 如果没通过郑白渠,李泰直接给自己圈下了一大片的土地,那李泰根本就没有进行尝试机械化工业化的种田模式。 因为这一种模式,真就不太适合关中平原这点土地。 所以,李泰就是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而已,为得是将来开发黑龙江那片黑土地做准备。 虽然多少有一点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贪婪模样,但李泰明白,在大唐现在的耕地上强行推行什么机械化工业化是没前途的,只有黑龙江那一片的区域,才能满足自己的计划。 哪怕现代也是一样,实际上不论是官方粮食产量,还是一个地区的人与耕田的比值,黑龙江都是华夏首屈一指的粮仓。 尤其在农业的工业化方面,中国传统农业大省因为土地碎片化的原因很难推行机械化。 但在黑龙江的黑土区域,走得是美国的大农场主的模式。 这让这一片一年顶多一熟的土地,生产出了全国最多的粮食。 这不仅是靠黑龙江地区得天独厚的黑土地,更重要得是几乎碾压其他产量地的耕种模式。 所以,现在李泰在研究的什么耕种的工业化规模化的实验,实际上就是为了打败了高句丽之后去开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