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学员入岭南 (第3/8页)
要重新拿起铁锹去挖水渠,至少今天自己也要让他们享受到水渠修通的荣光。 修通了南白渠,马周便把这一带全部委托给薛大鼎,让他来负责接下来的开肯屯田。 说实话,在古代,凡是能方便取水的地方,随着慢慢耕种照顾,哪怕原本是中田甚至下田的耕地,也能在百姓的自然改造中慢慢变成上田。 最典型的就是江南地区,实际上在《周礼·地官》这一本书中对扬州(长江下游)的“涂泥”评价为土质“下下”,是低湿瘠薄地。 但随着宋明清时期的对江南土地的开发,却让江南地区的生产力远远大过北方。 所以,水在耕种过程中的地位真的太重要了。 这些耕地哪怕现在刚刚开垦出来算不得什么上田,但只要眼光稍稍远一些,基本上这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田亩很快就会肥起来。 只不过,李泰倒没要种植粮食的意思,第一是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己单独开辟出一处田地,然后自己偷偷先种植上了粮食,这总归是说不过去的。 而且这土地肥力也不强,种植出粮食歉收是肯定的,那还不如种植些增加肥力的作物先。 另外可以把一些杂草秸秆之类的东西研磨成粉末,洒在泥土里面慢慢发酵。 这批土地是真正的生土地,第一年是种植不了什么的,要先养养熟。 毕竟现在又不是贞观三年,那时每粒米都是拿来救命的。 去年大丰收了一回,今年收成也不错,粮食储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