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9 不负所望(二合一) (第3/8页)
/br> 好b遇到国家级的大建设,工部尚书需要亲临实地监察巡视,古代又不像现代那般交通便利,往往一去就以年为单位计算。这麽长的时间内,朝廷一部主官之位,总不可能空缺下来,於是乎就出现了两位工部尚书。 黎澄原本是安南陈朝国王长子,永乐年间被南征明军俘获,JiNg通火器於是在工部任职。 本来工部尚书职位,是轮不到黎澄来共任的,可正统十一年三月兵部尚书徐曦逝世,原兵部右侍郎邝埜接任了兵部尚书之职。 要知道徐曦是个铁杆阉党,对王振百般讨好,才得以上位。相b较起来,邝埜就属於标准的文官集团,与王振并无特殊交情,甚至可以说站在对立面。 正统朝这两年,正好处於王振权势急剧膨胀期,就连宦官子弟世袭这种先例都被他给Ga0定。 如今先帝托孤五大臣的杨溥病退,英国公身为勳戚不好过多g涉朝政,胡濙向来老谋深算喜欢明哲保身,意味着朝中再无重臣能跟他掰手腕。 这种局势下,六部尚书均不是自己的人,让王振如何能忍? 於是乎正统十一年朝廷中枢极不太平,王振开始了扫荡政敌之路。 首先让自己亲信户部侍郎奈亨,去诬陷郎中赵敏,然後把吏部尚书王直给牵扯了进来,一行人均被三法司审问下狱。 紧接着利用安乡伯张安争禄事件,引发刑部尚书金濂与户部尚书王佐的推诿,王振趁机引发言官去弹劾这两人,於是乎俱被问罪下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