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7 鞑靼称臣 (二合一) (第5/8页)
br> 想当初王振权倾朝野期间,文官集团处於全面的打压之下,再加上内阁三杨一度势大,压制了六部九卿,阁部之间隐约还有着权力斗争。 现如今宦官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哪怕得到了皇帝信任的金英、成敬等人,都得小心翼翼的做人,以免重蹈王振的覆辙。 而排在更後面的曹吉祥等太监,此刻还没有获得夺门之变带来的复辟功劳,距离一代权阉还有着很遥远的距离。 勳戚那就更不用说了,黔国公远镇云南,魏国公镇守南京,英国公战Si土木堡,成国公问罪夺爵。偌大一个京师,连个撑场面的大明国公都找不出来,三驾马车的势力平衡彻底被打破。 相反文官集团这边,前任b较强势的首辅曹鼐战Si,继任者陈循资历声望远远不足,连曾经被视为软弱不堪的吏部尚书王直都压不住,更别说後面还有五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濙。 现在内阁中还加入了杨鸿泽、贺平彦等人,更是改变了阁部之间的实力对b,从而实现了六部彻底领衔,礼部尚书胡濙成为了朝堂上的“无冕之王”。 文官集团的崛起,表面上是暂时掌控了话语权,深层次上已经开始不知不觉的开始压制武将勳戚。b如最重要的五军都督府职权,已经划分到了兵部管辖,并且内部开始批判这些年的对外战事。 王振领衔的麓川之战跟明英宗御驾北伐,毫无疑问成为了批判的主要对象,国防政策全面转为收缩。 当然,这些转变的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展现出来的。等到“出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