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大丰收 (第3/8页)
的事情,实际上却是小麦本土化了几百年后,才在一堆杂粮中脱颖而出成为五谷之一,后来甚至干掉粟米,成为了北方粮食的带头大哥。 哪怕南方的水稻成了华夏粮食的代表,但小麦依旧在华夏主粮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这里有两次关键最关键的蜕变,第一种是从小麦到冬小麦的蜕变。 这让原本百姓需要从春耕到秋收,除了冬季以外的三季都要劳作,变成了秋种夏收。 对政府来说,这些百姓省下得时间进一步的增加了平均社会效率,百姓们原本劳作一年,变成了劳作半年,毕竟冬天一般是让百姓窝着,而不是让百姓干活的。 至于第二点,就是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水磨之类的辅助道具的出现。 说实话,小麦这种东西跟小米相比,还是挺吃水的。 所以北方想要种植,基本上都需要相对比较完善的水利设施配套。 另外水利设施的完善带动了很多水磨之类的生产器械发展。 这让百姓把小麦处理成小麦粉的成本进一步的下降,当然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因为哪怕汉代时人们就已经发现小麦弄成粉末不但味道变得相当不错,甚至连食物的品种也能够制作成多种多样,但为什么小麦还是没有普及。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磨盘这种东西真不是人人都有的,就算有如果不是水利磨坊,想把小麦全部弄成粉,那也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代价。 所以哪怕在三国时期小麦的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