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年後 (第4/11页)
置身在酷热的教室内。看着笔记本上被擦掉的笔痕,依稀还看得见之前无意间写的字句:「请多指教,我叫XXX。」,久久不散。这样宁静的不真实感,总是不禁让我回忆着过去。 十八岁的我,如果没有遇上他,到底会是怎麽样?以前的我很喜欢创作,甚至我也曾经把他写进书中,放进我大学时期的社团作品里。 「你对你写过的作品有什麽感觉吗?」 「很好啊,我很满意啊!」 「我不是问你的看法,我是问你的情绪。」 「情绪是??什麽意思?」 「你跟我说过,你不太想别人和你创作者的身分放在一起看,是因为你不想现实的自己破坏了那个创造得完美无瑕的创作者,但在我看来,你写出来的东西,充满了悲伤与遗憾,包括了慢慢与你熟悉之後,看你的作品更会感觉到充满了各种悲伤。」 与大多读者不同的是,认识不久的大学好友不但读懂了作品中第一层的感动和启发,而且剥开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感受到悲伤。坦白说,我会认为作者毋须把过多真实经历放在作品上,毕竟将作品单纯地看作以某种动机制作而成的话,一切的解释便通了;但若然抛离文字工具论,要让读者挖掘到真正令众人惊YAn的特质的话,那未免对埋藏宝藏的创作者来说,有点过度苛刻了。在无数次的自白中,我也曾用各种解释来说明为何而写,但似乎「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能说明我只是把放得上来的表面理由重覆叙述一次而已。的确,在表达上我确实隐藏了不少不想写下来的往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